网上有关“非文化遗产指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非文化遗产指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文化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建设部、旅游局、宗教局、文物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一)拟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审定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二)协调处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涉及的重大事项。
(三)审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名录”名单,上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其他工作,重大问题向国务院请示、报告。
全国假日办是什么级别
第一条 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陕西省旅游条例》《西安市旅游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旅游活动和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以及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原则,加强综合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情况,协调重大联合执法行动,研究解决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中的重大问题。
区县人民政府、西咸新区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本辖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旅游案件联合查办、旅游投诉统一受理等综合监管机制。第五条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市旅游市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综合监督管理。
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旅游市场的统一监督管理,统筹协调旅游市场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县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第六条 市、区县相关部门依照下列分工,履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责任:
(一)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旅行社组织不合理低价游、强迫和变相强迫消费、违反旅游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查处;
(二)公安机关负责维护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站点及其他游客集中区域的社会治安秩序,查处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侵害游客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无照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查处;
(四)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旅游客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查处;
(五)价格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旅游行业经营者不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欺诈宰客、低价倾销、景区门票捆绑销售、违规收费等旅游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查处,依法受理游客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
(六)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对实行城市化管理的游客密集场所、旅游景区周边乱设摊点、揽客、尾追游售、散发旅游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查处;
(七)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旅游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旅游演出、娱乐场所文化经营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管和查处;
(八)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旅游景区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市场监管及投诉处理;
(九)网信部门负责依法清理网上虚假旅游信息,查处发布各类误导、欺诈消费者等虚假旅游信息的违法违规网站和账号;
(十)宗教、文物、质监、商务、食品药监、安监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查处。第七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发布旅游市场违法行为预警,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提醒和引导旅游者自觉抵制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
本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宣传,对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第八条 旅游行业自律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诚信教育,倡议成员规范服务、公平竞争、互相监督,维护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第九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以不合理低价招徕游客、欺诈和强迫游客消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人给予奖励。第十条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本市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平台,无偿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景区、线路、交通、气象、住宿、安全、医疗急救、客流量预警、经营者服务质量、行政处罚等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相关部门应当配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并及时更新。第十一条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制定本市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产品、旅游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或者规范,并组织实施。第十二条 市、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旅游行业失信惩戒制度和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公布为旅游者提供游览、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在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违约行为。
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其纳入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一)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行政处罚的;
(二)旅游经营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属于旅游经营者主要责任的;
(三)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权、违约行为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人民法院判决承担全部或者主要民事责任,或者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
(四)旅游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
(五)旅游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因扰乱公共交通秩序、损坏公共设施、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法院判决承担责任的;
(六)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
(七)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
对于“全国假日办”的撤销,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期待新的制度设计能真正回应民生期待,不要‘换壳不换芯’,否则老百姓在过节度假的问题上,还得闹心。”
“全国假日办”像一匹黑马一般,不经意间抢了头条。 不同以往的是,这一次受舆论关注不是因为它的假期安排,而是其被撤销。 9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正式撤销,其办公室(即“全国假日办”)也随之撤销。协调会议职能并入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中。 争议中运行 14年的“假日办”寿终正寝了。留下的,是人们对“假日办”过去的吐槽以及对未来假期的憧憬。级别不高的“假日办”
“假日办”的诞生,与“黄金周”的出现密不可分。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巨大变化, 1999年,国家开始设立黄金周。黄金周期间,数量庞大的民众集中出行,给交通、餐饮、住宿、旅游景区等方面带来巨大冲击。这种情况倒逼一个部门来出面协调其他部门,以确保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出行,测算每年黄金周对经济的影响、收入的变动、出行人数等。 在此背景下,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于次年 6月正式成立。 该协调会议由国务院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税务总局统计局等 14个部委组成。协调会议直面民众的则是其办公室,也即全国假日办。 随后,省级和旅游城市也纷纷成立了相应机构,负责黄金周期间的指挥协调、信息发布、预警预报、投诉受理等,并设有 24小时值班电话。 其实,国务院成立这一协调会议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保障人们能够顺利休假。 事实上,类似的协调机构,国务院还有很多。比如,由于农民工问题的出现,国务院于 2006年批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了“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由国务院30个部委相关负责人组成。该机构于2013年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取代。 而“部际联席会议”和“部际协调会议”,只是国务院“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和“部际会议”三种议事协调形式中“部际会议”的两种形式。 “假日办”最受关注是每年年末。这个时候,“假日办”会草拟出下一年的放假安排,提交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办公厅统一发布。 一般情况下,“假日办”每年都会在黄金周前,召开一次会议,作出工作部署,发布信息、预警预报,平时则用报告或检查工作的形式协调工作。 因此,每年的假期,才是“假日办”真正繁忙的时间。黄金周期间,“假日办”会做一些工作的检查,而其 24小时值班热线则会收到各种投诉。 其实,“假日办”的级别并不高,“假日办”的主任为副部级干部,成员一般都是司局级、处级干部。而且“假日办”的成员也都是兼职的,只有在召集会议和假日办业务旺季时,才集中办公。 “假日办”办公室设在国家旅游局。历届办公室主任和 3位副主任悉数由旅游局的局长、副局长担任。饱受争议的“假日办”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 2013年放假时间安排表,把全国假日办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根据这个安排,元旦后连上 8天班,而且2013年的7个假期全部为调休放假。 其中,中秋国庆假期更是令人咋舌:从这年的 9月16日算起,先上3天班,迎来3天中秋假期;接着工作6天,再休息1天,然后上2天,就到了7天国庆假期;随后上5天,再休息1天,才能回归工作5天、休息2天的正常生活。 放假时间安排表公布后,不仅引起了舆论的质疑,一些律师也表示此举违背劳动法。 河北冀港律师事务所律师韩甫政表示,其中部分放假调休安排导致劳动者一周连续 7天上班,这与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相冲突,与人们已形成的工作、生活习惯不协调。 为此,韩甫政还上书国务院办公厅,建议予以修改。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 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3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但按照“通知”安排,劳动节之前的连续 7天上班,端午节之前的连续7天上班,都发生在星期一到星期日的一周之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 2014年春节放假办法是,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6日(星期日)、2月8日(星期六)上班。 而 1月30日那天是除夕,这意味着除夕那天仍然需要正常上班。 按照 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公共节假日共11天,分别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2013年前,放假调休方法基本是通过调借临近的双休日,分别形成春节、国庆两个7天“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5个3天“小长假”。 此前,为了方便人们假期安排,“假日办”会努力将法定公休假日放在调休假期的第一天,也会努力避免因调休造成连续工作 7天以上的情形。 但 2013年公共假日调休方案,显然引起民众太多不满,这直接导致“假日办”陷入舆论危机中。 对此,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曾替其辩解,对某个放假方案不满意,媒体和公众就骂假日办,这是一种误解。 目前法定节假日调休由国务院制定,从 1949年到现在,已修改3次,这些修改都与“全国假日办”没有关系。最终方案是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认可,然后每年年底发布来年放假办法。 虽然如此,“假日办”的存在意义有多大仍广受质疑。原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兴斌也表示:“‘假日办’没有真正解决什么问题。”关于“非文化遗产指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冬亦]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hnjsjm.com/hainin/729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冬亦”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非文化遗产指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非文化遗产指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非物质文化...
文章不错《非文化遗产指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