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铺园路铺装景观设计 ? 实用手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铺园路铺装景观设计 ? 实用手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园路,指园林中的道路工程,包括园路布局、路面层结构和地面铺装等的设计。园林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它象脉络一样,把园林的各个景区联成整体。园道路本身又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园路的设计要根据园林的地形、地貌、景点的分布等进行整体考虑,把握好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确方向性的基本原则。
园路常用面层材料有:沥青类、混凝土类、石材类、砖材类等 ,本文将为你讲解这四类园路的施工工序及要点剖析。
一、沥青类
沥青材料主要包括沥青和改性沥青, 常用于主园路与次园路。
沥青的优缺点
优点:
1、具有高强度和稳定性;
2、机械化施工程度高,质量易保证;
3、进度快,便于修补和分期改建;
4、行驶噪音较低;
5、开放交通时间较短。
缺点:
1、抗弯拉强度较混凝土低;
2、温度稳定性差,施工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
改性沥青
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沥青园路施工工序及要点
1、由于沥青材料抗弯拉强度较混凝土低,所以基层须有足够的强度与水稳性;
2、施工前,应将路基上的垃圾、淤泥、灰尘等清理干净,如用水冲洗基层,应在基层干透后方可施工;
3、温度须在5 以上方可施工,雨季应做好防雨措施;
4、喷洒粘层油,应注意成品保护,避免污染路牙石、园路人行道、绿化等;
5、沥青压实:
6、压实之后,路面要求平整度好,排水合理,不积水;
7、铺设完成后,注意成品保护,养护期间,禁止重车碾压及污染等。
有波打沥青园路施工要点
1、园路波打内外侧都需要做护壁;
2、波打靠沥青处做10cm宽砼护壁,护壁高度与底层普通沥青等高,比波打底面高1-2cm。
无路牙波打沥青园路
有路牙波打沥青园路
园路曲线不够顺畅自然
园路曲线、起伏不够顺畅自然
未对园路波打做保护,造成污染
二、混凝土类
(1)透水混凝土
施工工序及要点
1、放线严格控制园路的曲线及起伏顺畅;
2、透水混凝土应严格控制配合比,防止脱落;
透水混凝土园路
3、运输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运输过程中不要停留;
4、透水混凝土属于干性混凝土料,初凝快,摊铺必须及时;
透水混凝土
5、人行道面,大面积施工采用分块隔仓式进行摊铺物料,其松铺系数为1:1.1或1:1.5。将混合料均匀摊铺在工作面上,然后使用平板振动器或人工捣实。(捣实不宜采用高频振动器)最后抹合拍平,抹合不能明水;
6、同一位置平板振动器振动时间不能过长,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7、因透水混凝土其空隙率大,水分散失快,当气温高于35 时,施工时间应宜避开中午,适合在早晚进行施工;
8、摊铺结束后,经检验标高、平整度均达到要求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也可采用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7d,使其在养护期内强度逐渐提高;
完成路面标高明显超出波打高度
9、待表面混凝土成型干燥后在3d左右,涂刷透明封闭剂,增强耐久性和美观性。避免透水混凝土空隙因受污而堵塞。
因透水混凝土胶结合剂不合格而出现的脱粒
(2)彩色压膜混凝土
彩色混凝土是一种防水、防滑、防腐的绿色环保地面装饰材料,是在未干的水泥地面上加上一层彩色混凝土,然后用专用的模具在水泥地面上压制而成。彩色混凝土能使水泥地面永久地呈现各种色泽、图案、质感,逼真地模拟自然的材质和纹理。多用于次园路与小径。
施工工序及要点
1、放线时应严格控制园路的曲线及起伏顺畅;
压膜园路
2、根据设计要求复查混凝土基层的质量,平整密实度要达到设计标准,方能开始施工;
3、准备好指定的色粉、脱模粉、模具和工具等;
4、基层砼的强度应 C25,其水灰比尽可能小且砼中不能含有早强剂;
5、混凝土的中最大的碎骨料粒径 30mm为宜;
6、10cm以下混凝土振捣,使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作业,10cm以上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捣作业;
7、当混凝土达到初凝阶段时,在混凝土表面,撒两遍彩色粉,反复抹平,收光;
色粉调色不均匀,色彩不自然,模印深浅不一
8、上色后的混凝土平整光洁后,印上脱模粉,进行花纹成型,模具按设计要求铺设;
9、在操作过程中要边施工边检查,发现有粘模或浅模等现象,及模具接缝等边角处的拍后效果差的地方要及时处理;
未切伸缩缝导致开裂
10、待混凝土表面清洗干燥后,将密封保护层均匀地涂刷在彩色混凝土表面上。
平整度控制不当
压缝未处理
三、石材类
石材施工工序要点
(1)石材的技术等级、光泽度、外观等质量要求应符合项目的设计及施工要求;
石材园路
转弯处合理优化排版
(2)基层必须清洁干净且浇扫水泥油润湿,严格控制水泥砂浆的水灰比,石材背面刷素水泥浆,确保基层与结合层、面层与结合层粘结牢固;
石材铺贴未打满水泥膏
(3)石材必须在铺设前清水润湿,防止石材将结合层水泥砂浆的水分吸收,也可顺便洗掉石材上的灰尘,保证粘贴牢固;
(4)铺设前必须拉十字通线,确保操作工人跟线铺贴,铺完每行后随时检查缝隙是否顺直;
波打交接口不美观
波打石材大小缝明显
(5)铺设一段后,及时用水平尺或直尺找平,以防接缝高低不平,宽窄不均;
(6)铺设完成后,用同色水泥勾缝,禁止用干水泥砂浆或水泥粉扫缝;
小规格石材填缝
(7)面层施工完毕后,将现场进行简单维护,派专人洒水养护不少于7d。
园路与地形不协调,未设置排水沟
转角未排版对缝
四、砖材类
砖材园路施工工序及要点
(1)砖的强度、色泽等质量要求应设计要求;
(2)底层应清洁干净并浇扫水泥油润湿,砂浆厚度应小于5cm;
(3)铺贴须拉十字通线,确保操作工人跟线铺贴,铺完每行后随时检查缝隙是否顺直;
(4)铺设标准块后,随时用水平尺和直尺找平,以防接缝高低不平,宽窄不均;
(5)铺设完成后,用细砂扫缝。
采用纵向铺贴方式
基础处理不到位,出现断裂
园路曲线不顺畅,水沟与园路应有30cm间隔
砖缝不够顺直、均匀,铺完未用细沙扫缝
冰裂纹园路施工要点
(1)石材的规格大小应该相仿,大小以200-300mm为宜;
冰裂纹园路
(2)材料多为不等边五边形或六边形,四边形占5-8%,五边形占35-45%,六边形占55%-60%;
冰裂纹排版
(3)边长控制在150-250mm之间,长宽比小于1.5,面积比小于2.5,长边与短边差不大于100mm;
景观效果较好的冰裂缝铺装
(4)拼角控制在120 -180 之间;
拼角大于180
(5)石材铺装时应大小搭配,缝宽以10mm为宜,用水泥油回缝,缝应比石材面低2-3mm;
(6)避免出现通缝及三角形。
三角形过多
出现通缝
出现内角现象
砾石园路
卵石园路施工要点
1、卵石大小要基本一致,材料应选用扁平细长的卵石;
卵石铺贴园路
2、铺贴前卵石应清洗,单色卵石铺贴要做到色差小。双色或多色卵石铺贴要选用色差对比明显的卵石,有拼花图案的卵石铺装应在现场预排版;
3、竖贴卵石应比石材面高5-8mm,横贴卵石应比石材完成面高3-5mm;
4、铺贴完成后应清洗干净,避免卵石被污染。
禁止大量使用粒径大、饱满的卵石
平铺出现脱落
设计基本要求
1、自然园路的线型要顺畅,弧线宜走大弯,不宜反复的小弧线,不宜出现折线。
2、园路与不同界面连接点妥善处理,合理顺接。
3、园路铺装应计算好铺贴模数,缝线处理要均匀细腻。
4、人行园路材料厚度为20mm~30mm(自然面、荔枝面、剁斧面厚度不小于30mm),车行园路厚度为50mm。
5、直行园路的设计两边收边要保持对称,弧形园路的设计要用半径标注或者坐标标注明确放线,注明收边是否异形切割、铺装是否对缝、斜铺角度、是否留缝等细节问题。
6、大面积半径较小弧形园路设计,不宜使用横向工字铺、斜铺、石材冰裂纹、碎拼避免材料切割碎料过多,造成浪费。
设计控制要点
1、铺装材料的常用规格:
① 常用石材铺装规格:100/150/200/300/450/600/800mm
② 机制砖铺装常用规格:100/150/200/300/400mm
③ 木材铺装常用规格:100/120/150mm
④ 鹅卵石常用规格:Φ10mm~Φ30mm、Φ30mm~Φ50mm
路面铺装不宜大面积采用光面石材,避免滑倒伤人,不宜铺设自然面等凹凸面材料,行走舒适感差。
对于混拼铺装方式,材料搭配需要协调统一,避免色差偏大造成地面过花。
健身步道设计,应遵循局部选择,长度适宜理念,健身步道旁应设置座椅,间隔为50m。
设计常见问题
1、对于45 密拼的铺装,模数计算不精确,导致收边收口零碎过多,影响整体铺装效果。
2、横向工字铺法用于半径较小的弧形园路转弯处,导致转弯接口出现衔接不当的现象。
3、园路排水设计坡度不合理,造成积水和污染的现象。
直线园路采用竖向工字铺,模数设计准确,勾缝清晰,颜色搭配和谐,施工简单造价低。
弧形园路适合采用竖向工字铺贴,转弯处顺畅自然,但应注意颜色三种的搭配,避免颜色过多。
直线园路采用横向工字铺,模数设计准确,颜色协调,效果良好。
半径较小的弧形园路不宜采用横向工字铺,容易出现拼接不当造成切割碎料拼接,应采用竖向工字铺。
直线园路人字铺铺法合理,模数设计准确,没切割碎料,降低废材率,但需注意收边材料颜色偏差过大。
弧线园路不太适宜采用人字铺铺贴,易造成切割碎料的浪费。
直线园路双拼铺设,整齐统一,模数准确,效果良好,适宜采用。
弧线园路不宜采用双拼铺设,有一定量的切割碎料,造成材料浪费。
直线园路正铺,设计尺寸、模数准确,勾缝清晰对称,省材省工,效果良好。
弧线园路正铺,易造成边角碎料拼接难和材料的浪费,造价高。
直线园路45 斜铺,尺寸合理,模数准确,铺设对称,色彩协调,但应先设计好模数。
弧形园路45 斜铺,有一定的切割量并与收边材料颜色不协调,色差过大。
直线园路采用横向工字铺,模数设计准确,颜色协调,效果良好。
横向工字铺按形切割定制,造价高,需慎用。
直线园路正铺,材料尺寸规格合理,模数准确,简洁、大方效果良好。
弧形园路按形切割定制,勾缝对齐细致,但材料规格较大,大面积弧形园路定制造价高,一般不建议采用。
直线园路尺寸合理,模数准确,收边材料颜色分明,颜色统一协调。
色彩搭配协调,但弧形园路铺设切割量大,边角碎料多,浪费材料,不宜使用。
弧形园路小料石铺设,自然顺畅,避免弧形切割的浪费,颜色协调统一,效果良好。
直线园路小料石工字铺,整齐统一,但与收边材料规格偏差过大,不协调,并且直线园路优选大规格材料避免零碎。
直线园路冰裂纹铺贴,勾缝均匀细腻,收边材料搭配较好,但大面积园路不宜使用。
大面积弧形园路不宜采用冰裂纹铺贴 , 与绿地交界处应设石材或平道牙收边。施工难,同时较耗人工。
直线园路木材铺设,排列整齐,勾缝清晰均匀,色泽统一,与环境协调,效果良好。
弧形园路木材铺设有一定的切割量和材料浪费,通常大面积园路不宜采用木材铺装,避免成本过高,易起翘变形。
弧形健身步道卵石立铺,方向统一平整,密度合理,同时避免材料切割碎料和材料浪费,适宜使用。
弧形园路洗米石铺设,施工简单成本低,效果良好,同时避免材料切割碎料和材料浪费,适宜使用。
弧形园路缝对缝铺,弧形转弯处模数计算准确,自然顺畅同时减少按形切割碎料,效果良好。
弧形园路缝对缝铺,弧形转弯处模数计算不准确,造成较多的边角碎料,零碎废材,效果差。
直线园路45 斜铺,应先设计好模数,避免边角碎料切割,浪费材料。
直线园路人字铺有一定量边角碎料切割量,浪费材料,并且色彩过于单调,效果较差。
内容来源文科园林,仅供交流和学习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在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它不用天然土壤,完全用化学溶液(营养液)栽培植物。
一、无土栽培的发展简史
人类对植物矿质营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亚里斯多德的时代,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关植物矿质营养研究的最早科学报告是1600年Belgion Jan Van Helmant发表的著名的柳树实验。19世纪中叶(1842) Wiegmen 和 Polsloff第一次用重蒸馏水和盐类成功地培养植物,并证明了水中溶解的盐类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物质。但这一时期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应当认为是 Van Liebig(1803-1873),他证明了植物体中的碳来自空气中的CO2,H和O来自NH3、NO3-,其它一些矿质元素均来自土壤环境。他的工作彻底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理论,建立了矿质营养理论的雏型,他的理论也是现代”营养耕作”理论的先导。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斯鲁兰格尔,鉴定出来植物生长发育需要15种营养元素。1859年德国著名科学家Sachs和Knop,建立了直到今天还沿用的、用溶液培养来植物矿质营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成为今天的无土栽培实用科学技术。
1920营养液的制备达到标准化,但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尚未应用于生产。192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F.Gericke 教授,利用营养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7.5米的番茄,采收果实14公斤,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无土栽培技术由试验转向实用化的开端。
1935年一些蔬菜和花卉种植者,在Gericke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实践。首次把无土栽培发展到商业规模,面积最大的有0.8公顷。同时美国中西部发展了一些砂培和砾培的技术,水培技术也很快传到欧洲、印度和日本等地。Gericke教授并把无土栽培定义为”Hydroponics ”(hydor是”水”的意思,ponics意为”放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培在生产上起了相当作用。在Gericke教授指导下,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中部荒芜的威克岛上种植蔬菜,用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航班乘客和部队服务人员吃新鲜蔬菜问题。以后英国农业部也对水培发生兴趣,1945年伦敦英国空军部队在伊拉克的哈巴尼亚和波斯湾的巴林群岛开始进行无土栽培,解决了吃菜靠飞机由巴勒斯坦空运的问题。以后在圭亚那、西印度群岛、中亚的不毛沙地上,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单位,都运用无土栽培为他们的雇员生产新鲜蔬菜。
由于无土栽培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1955年9月,在荷兰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学会。当时只有一个工作组、成员12人。而到了1980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时,会员人数已发展到45个国家的30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关于无土栽培的研究机构,大约在130个以上。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在新西兰,50%的番茄靠无土栽培生产。在意大利的园艺生产中,无土栽培占有20%的比重。在日本无土栽培生产的草莓占总产量的66%、青椒占52%、黄瓜占37%、番茄占27%、总面积已达500公顷。荷兰是无土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1986年统计已有2500公顷。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研究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生豆芽、种水仙早有记载(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则是近十几年的事。山东农业大学于1975年开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黄瓜、番茄等,均获成功,1987年在胜利油田推广面积达6000平方米。无土育苗技术已在我国广泛运用,北京市朝阳区1987年,无土育苗的数量,已占总育苗数量的33.5%。198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召开了全国会议,成立了中国的无土栽培学组,并于1986、1987、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者多达百人。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
二、无土栽培的优点
无土栽培之所以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是因为这种新的栽培技术与常规土壤比较有许多优点。
(一)产量高、品质好
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如4-4-1所示。
上表说明土壤栽培不仅产量低,而且消耗水分很多。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在北京地区秋季进行大棚黄瓜无土栽培试验,自7月30日播种至9月14日,共计46天,浇水(营养液)共21.7立方米。若进行土培,46天中至少浇水5-6次,需用50-60立方米的水,统计结果,节水率为50-66.7%。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无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一般统计认为土栽培养分损失比率约50%左右,我国农村由于科学施肥技术水分低,肥料利用率更低,仅30-40%,一半多的养分都损失了,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的过程很复杂,不仅有很多损失,而且各种营养元素的损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间很难维持平衡。而无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人为配制成营养液施用的,不仅不会损失,而且保持平衡,根据作物种类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科学地供应养分,所以作物生长发育健壮,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可充分发挥出来。
(三)清洁卫生
无土栽培施用的是无机肥料,没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场地。土栽培施有机肥,肥料分解发酵,产生臭味污染环境,还会使很多害虫的卵孳生,危害作物,无土栽培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尤其室内种花,更要求清洁卫生,一些高级旅馆或宾馆,过去施用有机花肥,污染环境,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无土养花便迎刃而解。
(四)省力省工、易于管理
无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锄草等作业,省力省工。浇水追肥同时解决,由供液系统定时定量供给,管理十分方便。土培浇水时,要一个个地开和堵畦口,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作业,无土栽培则只需开启和关闭供液系统的阀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微电脑控制时代,供液及营养液成分的调控,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几乎与工业生产的方式相似。
(五)避免土壤连作障碍
设施栽培中,土壤极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养分运动方向是自下而上。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由土壤下层移向表层,常年累月、年复一年,土壤表层积聚了很多盐分,对作物有危害作用。尤其是设施栽培中的温室栽培,一经建设好,就不易搬动,土壤盐分积聚后,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养分平衡,发生连作障碍,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只能用耗工费力的”客土”方法解决。而应用无土栽培后,特别是采用水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此问题。土传病害也是设施栽培的难点,土壤消毒,不仅困难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观,且难以消毒彻底。若用药剂消毒既缺乏高效药品,同时药剂有害成分的残留还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无土栽培则是避免或从根本上杜绝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
(六)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
无土栽培使作物彻底脱离了土壤环境,因而也就摆脱了土地的约束。耕地被认为是有限的、最宝贵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尤其对一些耕地缺乏的地区和国家,无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义。无土栽培进入生领域后,地球上许多沙漠、荒原或难以耕种的地区,都可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例如在中东和墨西哥,人们在海滨沙滩上建立起了很多塑料温室,与海水淡化系统相结合,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新鲜蔬菜,成为沙漠中的绿洲,这为解决地球上许多贫瘠地区人民生活的困难,带来了福音。
此外,无土栽培还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楼房的平面屋顶种菜种花,无形中扩大了栽培面积。据1986年的卫星测定,北京市就有平面屋顶16000多亩,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无土栽培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所以是一种受控农业的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按数量化指标进行耕作,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目前在奥地利、荷兰、苏联、美国、日本等都有水培”工厂”,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我国航空工业进出口公司,曾在1986年引进了日本的无土栽培设备,也建立了一座小型的水增工厂,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反映出人们对这一新技术的兴趣。
三、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式
无土栽培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科学技术发达水平不同,当地资源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也千差万别,所以采用的无土栽培类型和方式方法各异。
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根据作物根系的固定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无基质(也称介质)栽培和有基质栽培两大类(表4-4-3)。
(一)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O2现象,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造成料根死亡。为了解决供O2 问题,英国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简称”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它的原理是使一层很薄的营养液(0.5-1厘米)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O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术大大简化,不必每天计算作物需水量,营养元素均衡供给。根系与土壤隔离,可避免各种土传病害,也无需进行土壤消毒。
(二)雾(气)培
又称气增或雾气培。它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离钻孔,于孔中栽培作物。两块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间,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间内通过,向悬垂下来的根系上喷雾。一般每间隔2-3分钟喷雾几秒钟,营养液循环利用,同时保证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气。但此方法设备费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不能停电,没有缓冲的余地,目前还只限于科学研究应用,未进行大面积生产。
(三)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基质栽培的营养液是不循环的,称为开路系统,这可以避免病害通过营养液的循环而传播。
基质栽培缓冲能力强,不存在水分、养分与供O2之间的矛盾,且设备较水增和雾培简单,甚至可不需要动力,所以投资少、成本低,生产中普遍采用。从我国现状出发,基质栽培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方式。
欧洲许多国家目前应用较多的基质是岩棉(rockwool),它是由60%的辉绿岩,20%石灰石和20%的焦碳混合后,在1600℃的高温下煅烧熔化,再喷成直径为0.005毫米的纤维,而后冷却压成板块或各种形状。岩棉的优点是可形成系列产品(岩棉栓、块、板等),使用搬运方便,并可进行消毒后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几年后就不能再利用,废岩棉的处理比较困难,在使用岩棉栽培面积最大的荷兰,已形成公害。所以,日本现在有些人主张开发利用有机基质,使用后可翻入土壤中做肥料而不污染环境。
四、无土栽培技术要点
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无土栽培,几个最基本的环节必须掌握,无土栽培时营养液必须溶解在水中,然后供给植物根系。基质栽培时,营养液浇在基质中,而后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对水质、营养液和所用的基质的理化性状,必须有所了解。
(一)水质
水质与营养液的配制有密切关系。水质标准的主要指标是电导度(EC),pH值和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标。
电导度(EC)是溶液含盐浓度的指标,通常用毫西门子(mS)表示。各种作物耐盐性不同,耐盐性强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蓝类。耐盐中等(EC=4mS),如黄瓜、菜豆、甜椒等。无土栽培对水质要求严格,尤其是水培,因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缓冲能力,所以许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许的浓度标准低,否则就会发生毒害,一些农田用水不一定适合无土栽培,收集雨水做无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无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为一般作物对营养液pH值的要求从中性为好,如果水质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碱进行调整,既浪费药品又费时费工。
(二)营养液
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表4-4-4介绍了从50年代到80年代不同科学家所采用的配方,可供参考。
配制营养液要考虑到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成本,生产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进行稀释,可以节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将含钙的物质单独盛在一容器内,使用时将母液稀释后再与含钙物质的稀释液相混合,尽量避免形成沉淀。营养液的pH值要经过测定,必须调整到适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围,水增时尤其要注意pH值的调整,以免发生毒害。
(三)基质的理化性状
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种类很多,已在表4-4-3中列举,可供参考。可根据当地基质来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尽量选用原料丰富易得、价格低廉、理化性状好的材料做为无土栽培的基质。无土栽培对基质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质。这会影响基质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基质颗粒大小会影响容量。孔隙度、空气和水的含量。按着粒径大小可分为五级、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据栽培作物种类、根系生长特点、当地资状况加以选择。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基质必须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气。南京农业大学吴志行等研究认为,对蔬菜作物比较理想的基质,其粒径最好以0.5-10毫米,总孔隙度>55%,容重为0.1-0.8克?厘米-3,空气容积为25-30%,基质的水气比为1:4。
3.具有稳定的化学性状,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营养液发生变化。基质的化学性状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PH值:反应基质的酸碱度,非常重要。它会影响营养液的pH值及成分变化。PH=6-7被认为是理想的基质。
电导度(EC):反映已经电离的盐类溶液浓度,直接影响营养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对各种元素的吸收。
缓冲能力:反映基对肥料迅速改变pH值的缓冲能力,要求缓冲能力越强越好。
盐基代换量:是指在pH=7时测定的可替换的阳离子含量。一般有机机质如树皮、锯未、草炭等可代换的物质多;无机基质中蛭石可代换物质较多,而其它惰性基质则可代换物质就很少。
4.要求基质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浙江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用南方农村广 为存在的砻糠灰(农村家庭饭用的燃料废渣),做无土栽培基质,栽培番茄,效果良好,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在无土栽培中,基质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营养液;增强根系的透气性。基质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关系栽培的成败。基质栽培时,一定要按上述几个方面严格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通过1986-1987年的试验研究,在黄瓜基质栽培时,营养液与基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互为影响又互相补充。所以水培时的营养液配方,在基质栽培时,特别是使用有机基质时,会受基质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换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发生变化,这是应当加以考虑的问题,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统
无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营养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双壁管式灌溉系统、滴灌系统、虹吸法、喷雾法和人工浇灌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循环水(闭路系统)和非循环水(开路系统)两大类。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营养液膜法和滴灌法。
1. 营养液膜法(NET)
(1)备三个母液贮液灌(槽)。一个盛硝酸钙母液,一个盛其它营养元素的母液,另一个盛磷酸或硝酸,用以调节营养液的pH。
(2)贮液槽。贮存稀释后的营养液,用泵将其液由栽培床高的一端的送入,由低的一端回流。液槽大小与栽培面积有关,一般1000平方米要求贮液槽容量为4-5吨。贮液槽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回收由回流管路流回的营养液。
(3)过滤装置。在营养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要求安装过滤器,以保证营养液清洁,不会造成供液系统堵塞。
2. 滴灌系统的灌溉方法
(1)备两个浓缩的营养液罐,存放母液。一个液罐中含有钙元素,另一个是不含钙的其它元素。
(2)浓酸罐。用业调节营养液的PH。
(3)贮液槽。用来盛按要求稀释好的营养液。一般300-400平方米的面积,贮液槽的容积1-1.5吨即可。贮液槽的高度与供液距离有关,只要高于1米,就可供30-40米的距离。如果用泵抽,则贮液槽高度不受限制。甚至可在地下设置。
(4)管路系统。用各种直径的黑色塑料管,不能用白色,以避免藻类的孳生。
(5)滴头。固定在作物根际附近的供液装置,常用的有孔口式滴头和线性发丝管。孔口式滴头在低压供液系统中流量不太均匀,发丝管比较均匀。但共同的问题是易堵塞,所以在贮液槽的进出口处,也必须安装过滤器,滤出杂质。
五、无土栽培前景展望
从历史上来看,农业文明标志,就是人类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干预和控制程度。实践证明,对作物地上部分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比较容易做到,但对地下部分的控制(根系的控制),在常规土培条件下很困难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包括无机营养条件在内的,对作物生长全部环境条件进行精密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有可能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完全按照人的愿望,向着自动化、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发展。这将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得以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
从资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无土栽培可以将许多不可耕地加以开发利用,所以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资源得到了扩展和补充,这对于缓和及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耕地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无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许多荒漠变成绿洲,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太空也将成为新的开发利用领域。美国已将无土栽培列为国该国本世纪要发展的十大高技术交流会上,就是关于宇宙空间植物栽培的研究报告,那只能是无土栽培。因而无土栽培技术在日本,已被许多科学家做为研究”宇宙农场”的有力手段,人们称为太空时代的农业,已经不再是不可思议的问题。
水资源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不仅在干旱地区,就是在发达的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资源紧缺也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种水资源被超量开采,某些地区已近枯竭。所以控制农业用水是节水的措施之一,而无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渗漏和流失,使得难以再生的水资源得到补偿。它必将成为节水型农业、旱区农业的必由之路。
诚然,无土栽培技术在走向实用化的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同时还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从理论上讲,进一步研究矿质营养状况的生理指标,减少管理上的盲目性,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无土栽培中的病虫防治,基质和营养液的消毒,废弃基质的处理等等,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无土栽培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未广泛用于生产,特别是设施条件,供液系统工程本身,还未形成专门生产行业。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使得栽培技术与农业工程技术还不能协调同步,致使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速度,不如发达国家那样迅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更重要的是这项新技术本身固有的种种优越性,已向人们显示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铺园路铺装景观设计 ? 实用手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南霜]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hnjsjm.com/hainin/430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南霜”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铺园路铺装景观设计 ? 实用手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铺园路铺装景观设计 ? 实用手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铺园路铺装景观设计 - 实用手册》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