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英文名是什么啊?

网上有关“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英文名是什么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英文名是什么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文名:「追忆逝水年华」

英文名:In Search of Lost Time

法文名:?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Marcel Proust,是一位经典的法国意识流作家。在中文世界一般简称他为普鲁斯特,至于他的全名是Valentin-Louis-Georges-Eugène-Marcel Proust。

普鲁斯特生于巴黎,他是长子。父亲是名医,母亲是犹太人。信仰罗马天主教。他九岁时初次气喘发作,因此常常没有去上学,但到青年时期修读哲学,文采渐渐的散发出来。1889年他入伍,1890年退伍之后开始替杂志撰写一些稿子,读完大学后,当了图书馆员,但因为健康的关系,隔年就不再工作,开始写小说。

189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欢乐与时日」。1903年父亲去世,1905年母亲去世。双亲的去世影响他开始以文字做对童年的追寻,一般学者认为他是在此时开始构思写作「追忆逝水年华」In Search of Lost Time (?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1913年他影响西方意识流的巨作「追忆逝水年华」终于写完,并于年底出版了第一部「去斯万家那边」Du C?té de chez Swann,隔年又出版第二部。在1922年普鲁斯特去世前,一共出版了四部。直到1927年才完整的出版了七部,共15册3200页。这本书被誉为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其中第二部「在少女花影下」(1918年出版) ?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曾获得了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

普鲁斯特的特色在于他精细的描写每一个感知,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寓言,而且在他的书中你能感觉到那流动的真实感,从他的童年开始一直追寻到青年,不管是城市,人物都有可追踪的痕迹。一般认为约翰·拉斯金对他的影响很大,奠定了他以直觉串流写作思绪的基础。而普鲁斯特的好友,阿尔封斯·都德ALfonce Daudet作家父子在垄古尔文学奖中力挺「在少女花影下」这部作品,使得他能以6:4得到奖项,让出版商有信心出版这部巨册,也相当有关系。

谢邀:

开篇明义。《追忆似水年华》是 20 世纪法国小说家马赛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

《追忆似水年华》是被公认为是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马塞尔·普鲁斯特在法国以及西欧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有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它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

作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例如,叙述者参加了盖尔芒公爵家的一次晚宴,这使他长期以来对贵族的种种幻想顿时破灭,他意识到过去对他有魅力的只是名称,而不是真实的世界。

总体而言,《追忆似水年华》整部作品对外部世界的描述同叙述者对它的感受,思考,分析浑然一体,又互相引发,互相充实,从而形成物中有我,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追忆似水年华》属普鲁斯特的自我内心独白,7卷本150万的恢宏文字,如乐如诗,荡气回肠,铺陈出一个微生态才子的世事今生。作为20世纪最经典的宏篇巨著,其以别样的心迹追索、宏大的叙事架构、细腻的众生刻画及卓越的写作技巧而独步文坛。

普鲁斯特笔下的贡布雷小镇,已然成为如马尔克斯的马孔多、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成为一种幸运的文化符号。幸福而随意的人类栽植其上,纤毫毕现,可爱而鲜活。小镇的一切,成为人类天人合一的生命共同体与神性演练场。经典,贵在简单而纯粹的自我真诚,妙手偶成,绝无造作。深觉普鲁斯特创作此书,与其人生经历和际遇有着内在的关联。

普鲁斯特于1871年7月10日出生于巴黎市郊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对周围的生活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异常敏感,这对于他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1892年同别人合办文艺杂志《宴会》,发表短篇故事与随笔,后来集成《欢乐与时日》,内容多半是儿童时代的回忆。1895年他获得文学士学位,在图书馆任职,但由于儿时的旧病复发,只得休养同时,他开始写作自传体小说。

然而,在此期间,他的父母先后于1903、1905年去世,他一面忍受失去亲人的悲伤,一面承受疾病的折磨。在1912年基本完成了《追忆似水年华》,后经数年的修改,于1919年出版单行本。自此,普鲁斯特名声大振,并获得龚古尔奖金,不久又获“荣誉军团勋章”。但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1922年11月8日,长期患病的普鲁斯特与世。

从某种层面来说,《追忆似水年华》也是普鲁斯特的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但没有传统回忆录那样对往事有条理的整理和分析,而是通过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对自己缓慢成长过程的追忆,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周围人们的“存在”。作者只是捕捉自己心头留下并时时浮现在脑际的印象,然后加以展现。

对他来说,事情发生的先后没有意义,现实从回忆中形成,通过回忆,既认识到现实世界,也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儿时早晨起来喝热茶时一块玛德琳糕点泡在茶里,边喝边吃点心所感到的乐处,在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重提时,今与昔的回忆已同时出现在作者脑海里。通过回忆,他解除了“时间”的束缚,获得了时空的叠加,形成了特殊的回忆结构。

在普鲁斯特的小说中,作为刻度和见证的时间令人沉迷,而在此,作为力的时间令人感伤和沉思。有人甚至大胆设想,普鲁斯特的整部《追忆似水年华》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梦境。在那个大梦里,作者令“我”成为马塞尔,在一段绵延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回忆起一生中听说过的、见 过的人与事。

普鲁斯特不制造时间的黑洞,他没有让小说中的时间吞噬掉往事,换言之,他只是制造了时间的滤镜、时间的棱镜。在小说中,“我”的叙述具有一种时间上的线性,但不止一条线,也不一定是连续不断的线,而是线条的集束,集束包括所有的事物。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

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原来是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所谓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这种回忆表现的东西是“自我”,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这种表现大量采用了“自由联想”方式,一物诱发一物,一环引出一环,形成作品意识联想自由流畅的态势,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并宣告了“意识流小说”文学流派的形成。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有道德堕落,行为丑恶的变性人渣琉斯男爵,有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万等等。

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一些下层的劳动者,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

《追忆似水年华》这部长篇巨著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因此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

关于“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英文名是什么啊?”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逸尘尘]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hnjsjm.com/hainin/13510.html

(11)
逸尘尘的头像逸尘尘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逸尘尘的头像
    逸尘尘 2025年09月23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逸尘尘”

  • 逸尘尘
    逸尘尘 2025年09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英文名是什么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英文名是什么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

  • 逸尘尘
    用户092309 2025年09月23日

    文章不错《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英文名是什么啊?》内容很有帮助